n131640

标签: 大众汽车

德国总理默茨的飞机还没落地,中国上千吨稀土已先抵达汉堡港,结果德国经济部立刻叫停

德国总理默茨的飞机还没落地,中国上千吨稀土已先抵达汉堡港,结果德国经济部立刻叫停

德国总理默茨的飞机还没落地,中国上千吨稀土已先抵达汉堡港,结果德国经济部立刻叫停中企收购芯片厂,时间差不到48小时。稀土这玩意儿到底有多金贵?全球近九成稀土加工产能都攥在中国手里,像是大众汽车的电动车电机,得靠稀土里的钕铁硼才能转起来;西门子的风电扇叶,缺了镝元素就稳不住方向;就连博世的工业传感器,少了铕都没法精准传信号。毫不夸张地说,德国想保住“制造强国”的招牌,没这东西根本玩不转。就拿大众ID.4来说,每辆车的驱动电机需要3公斤钕铁硼,年产量要是50万辆,一年就得150吨钕铁硼。而中国一家企业的产能就能满足德国车企全年需求的三分之二,这种依赖程度可想而知。更绝的是,德国连稀土加工的技术都得看中国脸色。全球稀土冶炼分离技术专利,中国占了68%,而且中重稀土加工几乎被中国垄断。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折腾了十年,才把电机的稀土用量减少20%,成本却增加了40%。这次中国稀土刚到汉堡港,德国经济部就火速叫停中企收购芯片厂,这不是巧合,而是德国选择在中美博弈中走钢丝的必然结果。毕竟这种操作德国早有前科——2022年赛微电子收购德国FAB5芯片厂,谈了十个月,钱都付了一半,结果德国政府以“技术外流风险”为由直接叫停。当时,德国经济部部长哈贝克的理由是“保护德国的技术和经济主权”,可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给美国递投名状。谁不知道,美国情报部门前脚刚给德国政府递了份“安全报告”,后脚德国就翻脸不认人了。德国的纠结在于,既想享受中国稀土的红利,又怕被中国捏住命脉。默茨访华前,德国车企集体喊话“稀土库存撑不过六周”,可转头就给中企收购案使绊子。这种矛盾在西门子歌美飒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边用着中国的镝元素造风电叶片,一边又把中国企业踢出德国北海风电项目。结果呢?项目延期两年,成本超支30亿欧元,最后还得偷偷从中国进口稀土磁体救急。德国经济部这次叫停收购的理由居然是“技术外流风险”,可被收购的那家芯片厂,生产的是200毫米晶圆,工艺停留在350纳米,这种技术中国早在十年前就玩明白了——中国现在有23座12英寸晶圆厂,能量产14纳米芯片,德国所谓的“敏感技术”在咱们这儿连备胎都算不上。更讽刺的是,德国政府前脚禁止中企收购,后脚就批准美国英特尔在德累斯顿建芯片厂,还倒贴90亿欧元补贴。这操作,活脱脱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德国的困境还远不止于此。为了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德国政府想出了个“曲线救国”的办法:从澳大利亚进口稀土矿,再送到中国加工。结果澳大利亚的稀土矿运到中国,加工完再运回德国,成本比直接买中国成品还高30%,这就相当于德国绕了地球一圈,最后还是得给中国交钱。在这场博弈中,中国的稀土牌打得游刃有余。2025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同比增长18%,其中对德出口占比从12%提升到17%。可就在德国拼命进口稀土的同时,中国却在稀土深加工领域不断加码。比如,中国的钕铁硼磁体出口单价三年涨了两倍,而德国企业的利润率却从15%跌到了8%。德国的尴尬在于,它既想当“规则制定者”,又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支持”。默茨访华时,中国送了170亿美元的空客订单,可德国反手就给中企收购案泼冷水。这种“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心态,最终只会让德国在产业升级的路上越走越慢。毕竟,当你的电动车电机、风电叶片、工业传感器都得看别人脸色时,所谓的“制造强国”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这场稀土博弈的本质,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缩影。中国用二十年时间打造的稀土帝国,不是德国三五年就能撼动的。德国经济部的这波操作,看似是在保护技术,实则暴露了其在战略自主上的无能。当默茨的专机降落在北京时,汉堡港的稀土集装箱正在被卸往德国各地,而德国芯片厂的收购案却在48小时内戛然而止。这种戏剧性的对比,或许才是对“德国制造”最辛辣的讽刺。
大众汽车急了!大众汽车(中国)董事长兼CEO贝瑞德今天表示,大众将发起大众集团

大众汽车急了!大众汽车(中国)董事长兼CEO贝瑞德今天表示,大众将发起大众集团

大众汽车急了!大众汽车(中国)董事长兼CEO贝瑞德今天表示,大众将发起大众集团在华最大规模新能源汽车攻势:至2027年,会有30款电动化车型和大家见面!据了解,2024年,大众在华新能源车销量约20.7万辆,仅占其总销量的7%...
【大众纯电动汽车,全球销售150万辆!大众汽车宣布,已向全球客户交付第1

【大众纯电动汽车,全球销售150万辆!大众汽车宣布,已向全球客户交付第1

大众汽车宣布,已向全球客户交付第 150 万辆 ID.系列纯电动汽车。该车辆为德国埃姆登工厂生产的“ID.7 Tourer Pro”,在单次充电情况下,最大续航里程(基于 WLTP 标准)可达 606 公里。过去 5 年间,大众汽车持续扩充 ID.系列...
西雅特(大众汽车子公司)在欧盟对比亚迪的知识产权(商标)的诉讼,人家已经把比亚迪

西雅特(大众汽车子公司)在欧盟对比亚迪的知识产权(商标)的诉讼,人家已经把比亚迪

西雅特(大众汽车子公司)在欧盟对比亚迪的知识产权(商标)的诉讼,人家已经把比亚迪当成全球巨头来对待了。看来他们也只能通过发音、拼写近似来诉讼了,也说明比亚迪的车已经在事实上影响它们了。接下来是不是应该直接用汉字...
大众汽车CEO对下一代电动高尔夫GTI放出豪言:“它将成为一辆‘怪物级汽

大众汽车CEO对下一代电动高尔夫GTI放出豪言:“它将成为一辆‘怪物级汽

大众汽车 CEO 对下一代电动高尔夫 GTI 放出豪言:“它将成为一辆‘怪物级汽车(Monster Car)’”,引发业界高度期待。据外媒报道,大众 CEO 托马斯・谢弗(Thomas ...我们在车辆的驾驶质感、声浪模拟和操控性上倾注了特别心血。...

各位注意没有,为啥大家更喜欢买新势力的电车,而不是老牌车企的

各位注意没有,为啥大家更喜欢买新势力的电车,而不是老牌车企的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一个现象,除了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外,其他老牌车企的新车几乎都卖不出去。比如说奔驰的新能源汽车,按说有奔驰的名字背书应该卖的不错才对,结果每个月销量还不到1000辆,实在是太惨淡了一些。不光是奔驰,所有的传统汽车企业都是这个样子的。再比如大众ID.系列,也是被网友们戏称为杂牌车。可是国内造车新势力生产的新能源车型呢,大家伙确实特别喜欢购买。最典型的就是理想,问界,小米,这些车企几乎是推出一款车就火爆一款,好像买他们的车不花钱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看这件事情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人类的劣根性。不知各位注意到没有,这些造车新势力的绝大多数,都是从互联网企业跑过来的,互联网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宣传,就是流量。比如小米汽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小米目前出品的两款车辆能做到如此火爆,车辆有点水平仅是其次,最主要的就是他们强大的宣传能力,而偏偏,传统车企就是在宣传上吃了很大的亏。比如我昨天去看南京照相馆时,开映前不是要放广告吗?其中就有大众汽车的广告,这个广告让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广告上就是一家四口人开着这辆车一起出游,总共几十秒的广告,就是希望给大家一个大众汽车空间非常大的印象。当时我看了后就默默摇头,心想如此落后的广告方式,也难怪大众汽车在国内越来越卖不出去了。但是造车新势力的营销方式却非常简单,比如说砸钱找测评人刷了屏猛夸,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病毒式传播,各种测评都吹上了天,比如500万内最好的。然后就是CEO亲自当网红来直播带货,利用个人IP刷流量,把发布会都变成了相声专场。再就是车还没有量产,就直接先收定金,靠着PPT来讲自动驾驶的故事,让用户花钱去当梦想合伙人。总结一下就是简单的逻辑,用卖手机的方式来卖车,用追星的逻辑来造神。可偏偏用户就是吃这一套,而不吃传统车企的那一套,这就让人很无奈了。很多人买车都是冲动消费,当网络环境已经导致人们对这款车没有抵抗力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容易掏钱购买,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带给车企的红利。可是传统汽车企业哪来这么多的互联网思维,也没有这么多的营销手段,甚至连在生产汽车时,都傻乎乎到一款车型非要测试5年才上市,哪像造车新势力,测试没多久就上市,剩下的让用户自己测试。这样就出来了答案,哪怕传统车企的车再好,质量再牛,但是宣传营销跟不上去,就是打不过造车新势力的产品。这只能说时代已经变了,以前的做法行不通了,或许该换换思路,陪大家一起沉沦了。
我在德系车企工作多年,就算给德系车和国产车一样的科技,也会输

我在德系车企工作多年,就算给德系车和国产车一样的科技,也会输

我在德系车企工作多年,就算给德系车和国产车一样的科技,也会输都说汽车市场东方崛起,西方衰落,都是因为东方科技水平变得越来越高。但以我多年在德系车企工作的经验来看,就算给德系车和中国汽车一样的科技水平,德系车迟早也不是对手。这里面最根源的问题就是,德系车人性化的管理体系,居然成为了他们发展的最大阻碍。德国有个LGmetall工会,在车企里面拥有巨大的话语权,他们经常以罢工谈判等方式迫使德国车企管理层妥协。最典型的事件相信大家都知道,2024年12月大众公司要降薪,工会就组织了10万名工人罢工,最后只能降低了高管10%的工资,员工则4年不涨薪,好不容易把他们给安抚了下去。就算想要裁撤员工,也要提供给人家转岗的可能性。比如大众汽车有一个就业保护计划可以延续到2030年,被裁撤的员工可以依据其计划来平稳过渡。当年我在德国总部交流的时候就能很明显感受到这一点。德国人似乎没有什么失业的压力,虽然这种压力就是现实存在的。但因为公会非常给力,所以他们似乎并不担心。即便真出了什么问题,也有转岗计划和技能培训帮着给兜底。大众汽车甚至和工会签了一个长达30年的就业保证协议,尽管这些年经济很紧张,但大众仍然通过新协议,承诺不以运营原因解雇员工,这让员工可以安心工作。可问题是,员工安心工作了,就意味着哪怕犯了点小错误,公司也解雇不了。而人性本恶,当员工出问题公司也没办法解雇的时候,就会出现更大的问题。比如说磨洋工的情况,这种情况实在太多了。因为磨洋工,大众前两任CEO都想要进行电动化的改革计划,结果到现在也改革不了。又因为公会的阻力,本来大众汽车要减产73万辆,占25%的产能,结果工会就是不让,导致好多资源都被白白浪费了,就是为了要保护一些磨洋工工人的工作。这种公会什么都管的做法,一方面提高了工人的权益,另一方面却严重影响了整个公司集团未来的发展,最终导致公司发展不了,所有员工全部倒闭,然后各自回家。我听一些德系车高管说,他们没有别的办法,反正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他们不是研发不出好的东西,但研发了又能怎么样呢?研发了也要让人干活,可在现有情况下,这一大堆被养刁了的人怎么可能好好干活。这可能是德系车的无奈吧,当然若这样的公会,这样的待遇放在国内,恐怕又是不知多少人会羡慕的对象。
小鹏和大众合作的战略升级,很有意思的几个点:1、CEA架构合作从过去的两台纯电

小鹏和大众合作的战略升级,很有意思的几个点:1、CEA架构合作从过去的两台纯电

小鹏和大众合作的战略升级,很有意思的几个点:1、CEA架构合作从过去的两台纯电车型开始向燃油车拓展。原先的合资车企会觉得油车有油车的市场,纯电是纯电,两者发展路径和对智能化的需求不同。现在不一样,纯电的技术会降维反哺到燃油车型上,包括车机和高阶辅助驾驶,已经趋同化。不仅是大众,东风日产反应都会更快,今年可能会看到具备高阶智能化的燃油车落地,奔驰也会用FlymeAuto的车机和Momenta的方案。2、短期看,燃油和混动在接下来对于大众而言依旧是重要的。从目前看,燃油车市场对于大部分合资市场依旧是重要的,包括BBA豪华车型。燃油车占比高,也对集团利润贡献大。3、在智能化需求下,和小鹏的协作无疑是目前大众最为高效的方式。CEA是一个重要计算平台,可以支持智能座舱、高阶辅助驾驶再到OTA,所有的链路都是CEA为基础,从算力到架构可以横向的拓展,纵向可以迭代小鹏的智能软件的体验。小鹏汽车大众汽车
小鹏汽车官宣与大众汽车集团合作

小鹏汽车官宣与大众汽车集团合作

8月15日,小鹏汽车在港交所公告,与大众汽车集团签订扩大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的协议。该扩大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联合开发的行业领先的电子电气架构不仅将集成到大众在中国市场纯电车型平台,也将部署到大众在中国...
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电子电气架构技术合作协议

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电子电气架构技术合作协议

观点网讯:8月15日,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宣布签订扩大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协议,在中国市场深化合作。此举标志双方联合开发的领先架构将集成到大众纯电车型平台,并首次部署至燃油和插电混动车型平台,拓展技术应用至...